返回

卧马沟的冬天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十一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粮食这两个字了,他盘算着家里有多少粮食,今后该怎么样使用这些粮食。家里有多少存粮,不用算他心里也是清清楚楚的:今年新碾出来的麦子有五十多石,去年还余下个二十多石,前年大前年余下来的陈麦也有个二十来石。加起来总共能有一百石,全家七口人,一年有十石粮食就足够吃了。一百石减十石剩下整整九十石,两万来斤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卧马沟恐怕再没有谁手里有这么多粮食。真是好事,手里捏着这么多粮食,巴不得粮价往上涨,涨得越高越好。用粮食和郭满屯换地的事就暂时放一放,等粮价涨稳再说。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,粮食是胆。手里有了粮食胆气就大,虎林现在的胆气就很大。

    回到卧马沟把毛驴赶进窑圈,虎林就急急地上了崖口,他把捎回来的东西照着耀先写出来的单子一五一十地交给月儿。他们提前就约定好,多不退少不补不再碰头算帐。耀先每次给他扛下去的粮食都至多不少,他每次少说也能从中抽挣十斤二十斤麦子。但是今天虎林一五一十把捎回来的东西交待给月儿后,又从怀里抽出几张钱票举在手里对耀先说:“拴娃,今天咱的粮食在集上卖了个好价钱,所以得给你退几块钱。”

    耀先赶紧摇着手说:“虎林哥,咱原来不是都说好多不退少不补,你咋……”

    “原来是原来,现在粮食涨价了,你给灌的粮食本来就多,人不能财迷心窍,不能没有良心。你们也不容易,我把脚钱赶出来就行。”虎林是个精明人,退回去几块钱也就把耀先的嘴堵了,不然人家知道集市上的粮食涨了价,就要说咱见钱眼开,小家子气,往后的事就不好做了,这是一条长线,只要线不断,利就不断。

    耀先月儿还真让虎林退回来的几块钱给感动了,他们住到崖口上这么些年,谁把他们真正地当人看过。虎林给帮了这么大的忙,还退回来几块钱,这就是把他们当人看。说啥这钱也不能要,耀先月儿推搡着,他们是真心诚意的。虎林没想到这两个命运不济的人竟还是这样实在,他多少也有些感动。“好好,我收起来,算是下次的脚钱。”虎林把想要退回去的钱重又收装进口袋。完了,他对耀先月儿说:“我给你们提个醒,把手里的粮食捏紧,粮食可能就要缺了。我一个专门倒腾粮食的伙计说:城里现在搞什么五年计划,就是说往后吃闲饭耗粮食的人会越来越多,粮食就会越来越紧张。手里捏紧粮食没错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?”耀先月儿把眼睛睁大,土改那年他们经受过没有粮食的那份苦。

    “真的,今天下马河集上粜粮食的人就很少,都是听到这股风。往年麦子一收下马河集上立着的粮食桩子比人多,可是今天尽是提空布袋籴粮食的人,还尽是些外地口音的大粮。咱今天的麦子为啥卖了好价钱,物以稀为贵,就是这道理。”

    送走虎林,耀先月儿站在偏窑的麦囤前,看着大小三囤金灿灿的麦子,想着虎林刚才说过的话,也不知道将来究底会是个咋样。“管它呢,反正咱有这么多粮食,就是粮食再缺也饿不着咱了。”耀先说一句就拉着月儿回了正窑,虎林捎回来的一堆东西摊放在炕上还等着收拾呢。

    月儿把油盐酱醋之类的收放起来,把针头线脑的也收放好,然后盘腿坐到炕上,把虎林捎回来的那包冰糖慢慢地一层层打开。这是一包久违了的东西,小时候她那天手里不捏几块像河滩里的白石子一样的冰糖呀,可是上了崖口这几年,她再没有敢想过这白生生的东西。看着这一包像水晶一样白亮亮的冰糖疙瘩,月儿不由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,过去的岁月是不能再去回想的,想起来就会让她肝肠寸断。月儿强忍着关闭住记忆的闸门,她拈起一块大一点的冰糖,放在手心里给儿子看:“新儿,看妈手里是个啥?”

    一岁半大的新生在月儿精心调养下,比别人的孩子更懂事。他丢下手里正玩的一堆桃核杏核,跑过来看妈妈手心里的东西,他哪里知道妈妈手上的东西是个啥,只是看着白白亮亮的好玩,但没有妈妈的话他不动手去乱抓。月儿把拈在手上的那块冰糖,轻轻地放进新生张开的小嘴里。新生把冰糖含在嘴里抿一下,就呆呆地站着不敢动了,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呀,无可比拟的甜滋滋的直抵心里的美妙味道使孩子浑身颤抖起来。

    “好吃吗?”月儿轻轻地问一声。小新生用舌头卷压着嘴里的冰糖狠狠地吮咂一下,然后抬手把冰糖从嘴里抠出来,举送到妈妈脸前说:“妈妈吃,妈妈吃。”月儿一把将孩子搂抱在怀里,眼里扑扑簌簌地流下一串泪水。看着妈妈脸上流淌下一串泪水,新生手里举着从嘴里抠出来的冰糖,就再不敢往妈妈嘴里送,也不敢往自己嘴里送,只是怔怔地看着满脸是泪的妈妈,他再扭头看一下爸爸,见爸爸眼睫毛上也挂着两颗亮闪闪的泪花,小家伙更茫然了,他不知道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了,也不知道自己该咋办。家贫出孝子,国难见忠臣。仅仅只有一岁半的小新生,竟能体味到爸母的心情。

    月儿把脸上的泪没有抹干,就欣慰地笑了,她把孩子手里举着的冰糖重又送进孩子嘴里,说:“新儿吃吧,爸爸妈妈有。”月儿把那一包白白亮亮的冰糖端起来让儿子看。新生

第十一章(6/9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